首页 / 智库动态 / 正文

袁明:站在未来,看见世界

2022-05-26 21:12 iGCU
人访问

袁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基金会中国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袁明教授主持编撰《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国际关系史》《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等著作,多次重印,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主讲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于2004年被中国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

袁明教授四十余年致力于国际关系研究,在中美关系,尤其是人文交流领域成就斐然;四十余年栽桃植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莘莘学子,为国际关系学科及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片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

跨越文化藩篱 穿透时空国界

1962年,袁明教授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79年,再度回到北大攻读法律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并于毕业后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青年时期的教育背景和这段走出国门的经历,让她真切地看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长久以来的隔阂与认知错位,也奠定了她毕生事业的基调——沟通中国与世界。

如何沟通中国与世界?这是一个大挑战,也是一个大课题。1986年,回到北大的袁明教授筹备了“中美关系史学术研讨会1945-1955”,用真诚而具体的对话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1991年,世界动荡变幻,她敏锐地察觉了对话的重要性,发起和组织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学术讨论会,汇聚学科领域内全世界的重要力量探讨中国国际关系的方向。迈入新世纪,全球化打造出一个观察与认知世界的更大空间,袁明教授以更博大的视野、更前瞻的眼光,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探索中国如何走向世界、人类如何创造更好的未来。2002年,她发表题为《“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的主题演讲,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强势,既要坚持开放包容学习,又要追求‘中国精神高度的升华’”。2005年,她与多位学者一起完成国家重大委托课题“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与中国文化的未来”。2021年,蓝厅论坛“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袁明教授作为重要学者发言指出,“中美人文交流的意义,不会只限于中美两国”。

“文化的力量,是生命之光”。人与人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使文明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根基。站在未来的审慎与思考、对中国本身的挖掘与表达,袁明教授要为跨文化交流的困境搭起一座桥,也呼唤中华文化永不退场。

图片

为青年,递炬火

2016年,袁明教授开始执掌燕京学堂,这座朱门灰瓦的校园里有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肤色、不同的长相的学生,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印象来到这里,也将带着浓浓的中国印记去往世界各个角落,从国际关系学院到燕京学堂,“聚焦中国、关怀天下”的人文交流理念,袁明教授传递给每一位年轻学子。“转型中的中国”是学堂开设的一门特色必修课,在袁明的精心设计之下,课程实现了“移动课堂”的特殊方式,来自不同文明的年轻学生们得以迈出教室、深入中国社会实地调研、探讨共同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地上读懂更真实的中国。

与世界各地优秀年轻学子相处的多年,袁明教授深刻觉得,文明交流的舞台上,青年人非凡的视野与能力是“未来色彩”,正初露锋芒。她从他们身上看到时代的特点,对未来好奇、国际阅历丰富、语言和网络技术熟练等等,更赞扬他们对人类共同、共通问题的广泛关切与平实思考。她引领学生们将目光聚焦到环境、性别、公共政策、健康、教育等关乎世界未来的大话题,鼓励青年人在“文化失重”的当代世界里拥有更大视野、着眼更大关怀,不断增进超越认知边界的勇气与智慧。“青年人的梦想与憧憬,他们的激情与活力,决定着这个世界的未来走向”,袁明教授这样坚信。

历数在北大遇到的优秀学生,袁明教授有讲不完的故事。塔吉克斯坦学生米禄会讲塔吉克语、波斯语、俄语和一口流利中文,特意去四川拜师学川剧变脸;尼泊尔留学生舒骏回国之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医院,在尼泊尔8.1级地震的时候为救灾做了大贡献;美国学生李墨飞有着对谁都灿烂热情的性格,他刚申请到了哈佛的博士研究生;墨西哥学生安君傲加入了中国华为公司工作;荷兰学生江海平去了荷兰驻重庆领事馆担任副领事。还有中国学生王丁楠曾有机会留学海外名校,却毅然选择扎根埃及、心系中东;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学院的刘新宇原是个典型的理科男,却在离开燕京学堂时说要去寻找比自己更大的意义。回忆起每一位学生的故事,袁明教授的诉说都是那么鲜活而具体,热情而自豪。在燕园的时光里,袁明教授为他们引路,为他们搭建自由施展的舞台。离开燕园后,他们仍不惧阻碍地探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理解、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旅途,共筑属于人类的,了不起的前方。

图片

她,仍在路上

荏苒时光四十年,中国国际关系、人文交流的发展,袁明教授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从国际关系学科是否要有到如何引领未来,从千山万水难相见的阻隔到系起民心相通的情感纽带,与袁明教授一道的代代国关人“合力托举”,传承与创造,共同铺就着自己的路、凝聚着自己的文化。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就如国际关系学院传承多年的一句“爱国关天下”,短短五个字将时代、关怀、视野与责任凝聚一处,超越个人的层次,表达人类文明最本质的和与善,美妙动人。

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诸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摆在眼前,世界需要更多的对话与理解,让多元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吸收养分、打破隔阂。加强人文交流以推进全球治理的持续发展,是袁明教授一以贯之的努力。而作为新时代的新力量,青年包容开放的视角、创新创造的活力、领袖的才能,都将为对话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培养塑造青年跨文化、“接地气”、讲故事、通外语的四种能力,引导他们在国际人文交流中发挥更多的长处和优势,也始终是袁明教授的初心与使命。正如她所说,“我们及我们的青年人,有能力创造一种让世界受益、让人类受益的文化。世界呼唤新文明,北大责无旁贷。”

为人类进步汇集中外智慧、为世界变局提供应变之道,袁明教授,仍在路上。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