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期活动 / 讲座 / 正文

剑桥大学副校长方德万教授:欧亚统一战线的前世今生

2023-02-08 23:45
人访问

2023年1月5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金九论坛”系列讲座之“二战前欧亚统一战线过早消亡情况分析”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东亚研究系教授、圣凯瑟琳学院驻院院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访问讲席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主讲,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赫佳妮作为评论人参与讲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建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助理院长李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张小庆及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等近五十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方德万教授阐释了选取“欧亚统一战线”作为讲座主题的原因。他指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欧亚之间便有着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而这一点在二战史研究中时常被忽略;其次,传统二战史研究过于强调长期历史趋势的影响而忽略了特定时点的具体历史状况,尤其是具体决策的社会和政治背景,而这对把握欧亚地区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样重要。方德万教授认为,亚洲的二战不仅是反对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也是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和本土封建主义的战争。因此,1945年以后在亚洲各国爆发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样是亚洲二战史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亚洲二战史的结束时间或可进一步延长至1955年的万隆会议。


图片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东亚研究系教授、圣凯瑟琳学院驻院院士、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


在回顾西班牙、法国、中国各自国内统一战线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方德万教授指出,民众的意志在各国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对新的政治路线的欢迎促成了不同党派之间的合作,从而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时,共产国际在这一过程中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向欧亚各国共产党及统一战线组织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在1934年以后,共产国际的路线逐渐发生改变,而各国也纷纷开启了共产主义本土化的进程。在中国,王明试图模仿欧洲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通过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来推动革命的进程,但很快宣告失败。英国、荷兰等其他国家的左翼政党也同样进行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尝试,但也都因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这些尝试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讲座最后,方德万教授分析了欧美学界倾向于回避统一战线研究的动因。他指出,在二战前夕,西方各国政府均面临诸多国内问题,而左右翼势力的同时兴起也令各国政府感到担忧,它们既不欢迎法西斯主义政党,同样也反对共产主义党派,因而对各国的统一战线组织多采取漠视的态度,避免与统一战线组织产生互动。在西班牙内战及日本侵华战争的问题上,英法等国同样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从而纵容了德意日法西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西班牙内战的结束,欧亚各国的统一战线运动也先后走向低谷,而共产国际的政策也发生改变,对各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支持大大降低,欧亚统一战线的联系也因而中断,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才得以恢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赫佳妮在评论中指出,在中国,随着二战的发展,统一战线“统一”的对象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包括印尼、菲律宾等同样遭受日本侵略的邻国都成为了中国统一战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联合广大“弱小国家”共同反抗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理念,并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参与抗日战争的重要话语表达。“统一战线”这一概念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这既使得它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也使它具有更大的灵活空间以容纳、团结不同的要素。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冷战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发展同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话语工具。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赫佳妮


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助理院长李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建标同方德万教授就统一战线作为政治、外交及战略工具的理解维度,“统一战线”的概念明晰,共产国际对统一战线的态度演变以及泛化的“统一战线”理念在国际政治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助理院长李晨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

图片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建标

图片

与会师生合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