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冷战后最严峻考验

人访问

图片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主场馆之一“冰丝带”亮起“中国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全球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变革影响深远

 

个人认为,乌克兰危机实际上是冷战后震荡的延伸。冷战终结在本质上是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的颠覆性调整,虽然创造了为期不短的和平与发展红利,但很多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调整所激起的动荡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尘埃落定。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其地缘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后来又创建欧亚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试图拉住原来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维持自己在原苏联空间的利益和安全。但是,一些东欧中亚国家陆续倒向西方甚至加入北约、欧盟,这就导致很多新旧矛盾,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民族矛盾、经济纷争,等等,交织在一起,俄罗斯也倍感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受到挤压,中亚腹地、俄欧交界地带因而摩擦冲突不断,俄与欧盟、北约和平共存的愿景逐步破灭。

 

乌克兰危机牵扯面就更大了,俄罗斯选择军事手段来解决自身安全关切,与美国、北约、欧盟的利益底线直接发生冲突,受到全面制裁,形成大规模集团对抗。美西方拉了几十个国家组成援乌集团,虽未直接参战,但也算准参战了,因为其武器装备和各类指导人员实际上已经卷入很深,如此大规模的阵势为二战后所仅见。这种架势形成后,战场态势并没有按俄罗斯预想的那样发展,各方后续怎么办,欧洲格局将如何变化,最值得关注。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一贯主张很清楚,支持一切有利于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的努力。欧洲必须创造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共处、共同安全的大环境,任何一方都不应寻求绝对安全。至于如何推动建立这样的欧安机制,是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从某种意义上讲,乌克兰危机可能成为实现这种安排的契机。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利益和影响不能缺位,应及早开始研究如何把自己的主张落到实处,如何在欧安机制形成进程中有所作为,做各方工作的空间还是有的

 

图片

2022年3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就乌克兰危机进行投票表决。

 

世界经济向衰退面滑落反映全球治理深层问题

 

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这两大因素相叠加,使世界经济发展轨迹出现重大变化。往昔通畅的交往交流体系发生梗阻,运转失灵,商品、服务、资本流动受到很大制约,对以相互开放、彼此依赖、国际分工、供应链等为基本要素的世界经济冲击很大,导致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债务高企,全球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世界经济波动反映的深层问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性调整仍在进行,人们所预期的合作治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失能一面。2008年之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靠新自由主义思潮驱动,虽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也积累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所以后来出现了逆向调整,保守主义、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甚嚣尘上,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不乐观、不确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创建了二十国集团(G20),首次把发达经济体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聚合在一起,力图形成世界经济治理的协调机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歧不断增加,共识性的行动越来越少。实践证明,仅靠G20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难以实现目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危机的能力仍比较弱,调整改革的功能也不到位,需要更强有力的合作。目前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不是传统周期规律所致,而是更反映出发展的结构性综合矛盾。

 

从历史规律看,世界经济增长每持续约2030年便会发生一次大调整,目前处在大调整的底部。二战后,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七国集团(G7)在协调、引导世界经济发展中曾起主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转向发展中国家群体,靠G7引导不行了。G20成立后,世界经济治理走向一个新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增大。但是,随着大国战略竞争的复归,美国从美国优先到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战略化,出现了排斥性友圈化组合,削弱了全球协力共治的能力。特别是,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涉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范式的问题,这使得世界经济发展的调整变得更为复杂与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期,同时伴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尖锐、大国战略竞争激烈、各种跨国问题突出等现象。我国的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从结构来说,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更多靠内需和技术创新驱动;从国际环境来说,需要开放、合作、稳定、和平的综合环境,因而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时在创建良好发展环境上做更大努力。

 

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要把握好大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守护和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两大主题,都面临严峻挑战。在我看来,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和平问题,没有和平,也就没有发展。对抗、冲突、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剧危机、引发灾难。在大变局时期,中国要切实发挥新型大国作用,在减少冲突、阻止战争方面有更大作为,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图文:《世界知识》 2022年第24期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张蕴岭:十年磨一剑:“一带一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2023年10月19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成绩显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至今已签署了近200份协议,使得“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世界符号、世界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多方共同参与,大家共建。可持续共建需要增进共识,克服存在的障碍,深化“共建”还需要各方努力。西方崛起后,全球建立了以航海海上通道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方式,沿海国家得到发展,但内陆国家衰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路连接,重新恢...

  • 张蕴岭:开弓没有回头箭,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只能前行,不能后退2023年09月10日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交叉学科门类。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列为一级学科。这无论是对学科发展,还是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学科细分,二是学科交叉。在科学的发展中,学科细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都发展了诸多细分学科,而学科交叉受到的重视则比较晚。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搞交叉学科,我国开展的比较晚。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愈加...

  • 张蕴岭: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冷战后最严峻考验2023年01月06日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主场馆之一“冰丝带”亮起“中国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全球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变革影响深远 个人认为,乌克兰危机实际上是冷战后震荡的延伸。冷战终结在本质上是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的颠覆性调整,虽然创造了为期不短的和平与发展红利,但很多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调整所激起的动荡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尘埃...

  • 张蕴岭:区域合作新趋势与政治战略博弈2022年12月03日

    2022年10月18日,泰国北揽府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迎接将在泰国举行的APEC峰会(图源: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区域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潮流。区域合作有多种形式,包括建立区域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实施灵活的合作项目和倡议等。在全球多边合作进程遇阻的情况下,区域合作则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点选择。从各国的政策取向看,区域合作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双边选择,主要基于双方利益的认同;二...

  • 张蕴岭: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安全困境?2022年10月04日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东升西降”的世界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蕴岭撰文指出,“双方应努力摆脱历史惯性和传统思维方式,着眼未来,着眼大局,推动合作协商。只有这样,两国才能走出因战略竞争的旧思维而陷入的‘安全困境’。”China and Japan normalized their bilateral ties i...

  • 张蕴岭: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周边环境与周边关系?2022年04月21日

    当前,在国际格局调整与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新矛盾,面临着新挑战。一些周边国家担心中国作为综合实力快速上升的国家,会拓展自身利益、加强自身影响力,会使用强力甚至武力解决争端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蕴岭撰文指出,“面对周边国家的不同心态,中国更加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交流,增进理...

  • 张蕴岭:对中美战略竞争的五点看法2020年12月15日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大选之后,国际形势孕育新局,值得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以及金九论坛于2020年11月12日联合主办第七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本届会议以“全球秩序变化与中韩关系”为题,汇聚了两国专家深入探讨关键议题,寻求更加稳定与强化合作的中韩关系及政策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

  • 张蕴岭:新时代的中韩相处之道2020年06月21日

    作者:张蕴岭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韩关系很特殊,韩国是个新生国家,二战后才建立,中韩1992年才建交,正式的外交关系不到30年,因此,双方基于政体的关系很短。但从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来说,中韩关系又源远流长。半岛南北方本是一个国家,实现统一是双方的民族夙愿,而历史也并不会因国家分裂而被割断。从这个角度说,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无论...

  • 张蕴岭:国际公共安全治理,能从新冠疫情中得到什么启示2020年06月21日

    作者:张蕴岭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相互依赖的联系链和利益链带出两类安全责任:一是作为个体的责任——各利益攸关方都有责任维护链和网的正常运行,不能单独、随意加以改变或破坏;二是作为集体的责任——各方有共同的责任保证链和网的运行,遵规守矩,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都应该出力,合作应对和解决问题。为了对不信守个体和集体责任的行为体进行惩戒,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则,但基于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国性,这...

  • 张蕴岭:新时代的中印相处之道2020年06月19日

    作者:张蕴岭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和印度比邻而居,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唐僧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的故事世代传颂。不过,也许是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的缘故,两国却总是有些“近而不亲”,双方人民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度了解和理解。近代,由于中国衰落,印度被殖民,两国没有发展起正常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两国建立新关系...

  • 张蕴岭:新时代的中国与日本相处之道 2020年05月23日

    作者:张蕴岭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