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教授学生胡晓江教授追忆导师:不同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桥梁

人访问

感谢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我25年前与傅高义教授相识,是他最后一批中国学生之一。今天这场活动原来的题目是“为世界读懂中国”,强调傅高义教授是如何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相比现在的题目“中美关系”,我更喜欢原来的题目,因为它更能代表傅高义教授。在中国人看来,傅高义教授的“遗产”就是能够“为世界读懂中国”。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希望有人能够用让中国感到被理解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傅高义教授扮演了这一角色。他像一个朋友,把你的利益放在心上;他像一个咨询师,对你有专业性的了解;很多时候他又像是一个老祖父,为你的成就感到骄傲。因为这种种角色,他的去世在日本和中国都引起巨大反应,两国人民对傅高义教授的心怀感激、对他的去世感到失落、对他的成就由衷的钦佩。我们现在该思考的是(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中国人民、中国学者和中国的政界人士),如何继承傅高义教授的“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


从感激的心情出发,我想问,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无疑,对他最好的报答就是珍视他的建议。那么傅高义教授给中国提出的最宝贵的建议是什么?我认为,傅高义教授最重要的建议就是,中国应该放弃受害者心态,不要总是透过“阴谋与恶意”的眼镜去看世界。傅高义教授一再提醒中国人,不要做狭隘版历史观的囚徒。狭隘版的历史观扭曲了很多中国人对当今现实的认识,无论对国内现实和国际现实的认知都收到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种心态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往往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来摆脱这种思维定势。然而,有许多人依然被困在这种心态中。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困住了,有些人可能意识到了却害怕走出来。更加可悲的是,类似的事情仍然正在年轻一代身上发生。


其次,从失落感来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失落呢?因为我们意识到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朋友太少了。带着这种失落感,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结交更多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朋友?这是中国迫切需要问自己的问题。这又引发几个连带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做才不会将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潜在朋友拒之门外?或者,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才是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朋友们所真正需要的?经验告诉我,其实有很多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他们具备卓越的能力且对中国人民怀有善意,虽然其中有些人可能不像傅高义教授那样精通中国领域,或者不愿像傅高义教授那样谨慎地按照官方人士喜欢的方式说话。但是,许多中国人把批评中国任何方面的外国学者视为敌人。即使是傅高义教授本人也常常无法从中国获得他真正希望得到的支持,否则他可能成就更高并且帮助中国更多。


中国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许多外国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带着善意而来。他们批评中国的一些事情,是想让中国变得更好。但近年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被当作潜在的敌人来对待或戒备,最终他们带着失望、幻灭感、和伤害离开了。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交朋友需要时间、善意和开放的心胸。如果我们怀有猜忌和戒备之心,则会把更多朋友变成敌人。


最后,怀着对傅高义的钦佩,我们想知道,中国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像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中国人?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能让自己变成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傅高义教授是不同文化和政治制度之间的桥梁,是一代典范。中国迫切需要本国学者通过类似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其他地区。或许我们可以反向承担傅高义教授的任务,例如“为中国读懂美国”“为中国读懂日本”“为中国读懂欧洲”“为中国读懂非洲”等。为中国读懂世界,而不是把某个地方作为研究对象或利益对象去进行功利的了解,而是要像傅高义教授那样真的带着好奇心、开放的心态、善意和友好的精神去深入了解。


大家都知道,傅高义教授中年才开始学习中文,耄耋之年依然在坚持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我给他当过一段时间的中文家教。那时候,我常常觉得他花那么多时间学中文并不值得,因为他本可以把他70多岁年纪时宝贵的时间花在那些别人——比如翻译人员——无法替代的工作上。但多年之后,现在我明白了他这样做的价值。通过在采访中说中文或日语,他向人们展示出了想要向人们学习的诚挚之心。这种尊敬的姿态影响巨大,为他打开了很多扇门。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告诉学生要区分“研究人(study people)”和“向人学习(learn from people)”,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总结起来,我们作为中国人继承傅高义教授遗产的最好办法是重视他对中国提出的最宝贵的建议,让更多的外国朋友变成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也让更多中国人变成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这是我想要分享的个人拙见,感谢大家。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宋怡明(Michael Szonyi):傅高义,印证中美友谊、交流与合作的烙印2021年01月20日

    参加这样的纪念活动使我们有机会去深入思考傅高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和他的关系。正如我之前所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傅高义先生看成一个传教士,不是说给某一个宗教教派传教, 而这是给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理念传教。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傅高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21年01月20日

    傅高义先生的突然离世,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前他一直在与王缉思教授联系,希望中美两国的学者,能够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呼吁中美两国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为此他还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这是他留下的一份遗愿,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作业。我初识傅高义先生,是在1983年深秋。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项子明先生应邀访问哈佛大学,我担任陪同翻译。当时正值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中断多年后又...

  • 斯蒂芬·沃格尔(Steven Vogel)教授追忆父亲傅高义先生:我的父亲,重塑自己、启发世界2021年01月20日

    希望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多地从全球角度来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而这或许可以成为我父亲所留下的可传承的一部分。

  • 黄仁伟:三件往事追忆傅高义教授2021年01月20日

    他是我的老师,也是研究中国问题最好的美国学者。

  • 朱英璜:傅高义,真正了解中美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学者2021年01月20日

    近几年中美关系的恶化使人忧心,中美两国都需要更多像傅高义教授这样能够真正了解彼此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学者,可以客观地看待彼此的优缺点,也懂得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尽自己所能帮助弥合彼此认知上的鸿沟。

  • 姜江:尊重多样、治学严谨,发展健康中美关系的傅高义2021年01月20日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而傅高义教授像任何真正关心中美关系的负责任的学者一样对此表达了关切,并呼吁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处理中美关系。他与其他学者共同警告称:将中国视为敌人会损害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尽管存在分歧,两国仍应努力进行对话和交流。

  • 傅高义教授学生胡晓江教授追忆导师:不同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桥梁2021年01月20日

    我们作为中国人继承傅高义教授遗产的最好办法是重视他对中国提出的最宝贵的建议,让更多的外国朋友变成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也让更多中国人变成傅高义教授这样的人。

  • 哈佛大学教授叶志敏(Winnie Yip):为人正直、道德高尚的傅高义先生2021年01月20日

    他的成就和影响不仅限于学术,也体现在与人交往方面,他非常谦逊、和善、有人情味。这就是他给我、研究中心及周围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我们将带着傅高义先生对生活和世界的美好愿景,继续前行。

  • 贾庆国:傅高义教授,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伟大的学者2021年01月20日

    虽然傅高义教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仍将与我们同在。他将始终激励我们做好学者,做正直、善良的人,并在促进中美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刘江永:追忆我的良师益友,傅高义教授2021年01月20日

    傅高义教授与中国、日本和美国年轻人的交往似乎更加密切,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今天,中美两国再度携手、守望相助,努力构建一种新型关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日、美三国要携起手来,和平共处,这有利于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著名汉学家欧立德(Mark Elliott):沟通交流桥梁的建设者傅高义教授2021年01月20日

    如果没有傅高义教授在诸多领域已经完成的探索与钻研,我们无法到达今天的位置。展望未来,我们在中美关系领域还有很多事要办好。让我们所有人将傅高义先生的精神遗产作为未来工作的指南,并尽我们所能去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