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马涛:深化中新教育人文交流,巩固中新关系友好典范|中英双语

人访问

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宣布建立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中国和新西兰不断凝聚共识、打造平台、务实合作,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继续深化中新人文交流、筑牢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博士后马涛撰文认为,中新两国不断深化教育合作,扩展人文交流,对于中新两国和两国人民,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英文版发表于中国日报,中文版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Deepeni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o Strengthening ties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深化中新教育人文交流,巩固中新关系友好典范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force driving the progress of humanity and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As the world is going through accelerated changes never seen in the last century, China and New Zealand have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ir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panded cultural exchanges.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 two peoples, and for building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The past decade has seen both sides make sustained efforts to forge consensus, set up platforms and carry out pragmatic cooperation, with bountiful results i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fields.

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宣布建立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中国和新西兰不断凝聚共识、打造平台、务实合作,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继续深化中新人文交流、筑牢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Incomplete statistics show that since the two countries formed diplomatic ties more than 50 years ago, thei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reached many cooperation project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ing the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China-New Zealand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Friendship, which derives from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 people, holds the key to sound state-to-state relation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hich transcend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estrangement, propel in impalpable ways the people of both countries to study from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to be inclusive and respectful towards their cultural differences, so they will forge consensus through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foster a new, shared culture of win-win results.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New Zealanders underpin the increasingly clos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New Zealand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trengthe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ir youth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hich take place among schola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consist of rich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in various forms and through sound mechanisms.

They can nurture trust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Zelanian youths and lay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a great future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hrough sustained and friendly exchanges, China and New Zealand will cultivate a large group of talent who, with global vision and strong ability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 serve as the bridge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New Zealand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dvanc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ies. There is vast space for in-depth,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in a broad array of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trade, tourism, medical care, think tank, AI, and climate governance.

Having formed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countries' friendly exchanges i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sectors will help cre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their cooperation in political, economic, closer bilateral ties and other areas.

两国教育部门成功召开11次部级磋商机制会议,为中新教育合作加强顶层设计;2023年中国留学人员占新西兰国际学生的36%,2022至2023学年,新西兰来华留学生数较上一年度增加了43%;新西兰中文周、“三兄弟合作项目”以及中新高等论坛、职业教育论坛、学前教育研讨会等已成为中新教育合作的品牌。

Peking University is a pivot for China's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the educational sector.Aiming to create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we have designed an all-round, multi-level, and wide-ranging top-level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Within this framework, we have set up the New Zealand Centre 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signed MoUs with eight New Zealand universities on its continued operation to propel joint research and mutual visits of scholars.

Additionally,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eking Universityhas actively facilitated China visits by presidents and scholars from New Zeal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exchanges, hosting the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and other high-level events, and implementing visiting scholar programs for key BRI countries.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deep-going, wide-ranging and visionary cooperation projects, Peking University and New Zealand universities have achieved win-win outcomes through complementarity, pushing mutual learning and connectivity and deepening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Such endeavo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and set up a model for bilater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门户,始终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任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新教育合作顶层设计,与新西兰八所高校签署了《关于北京大学新西兰中心继续运作的谅解备忘录》,在北大设立“新西兰中心”,推动与新西兰八大院校开展联合研究和学者互访。此外,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以人文交流为纽带,通过全球高校人文交流论坛等高端平台和“一带一路”节点国家访问学者等项目,积极推动新西兰高校校长和学者来访。北京大学与新西兰高校通过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教育合作项目,实现了北大与新西兰高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不断推动中西教育互学互鉴互融互通,深化了中新两国的教育合作,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架起了桥梁,为中新教育人文交流树立了典范。

China and New Zealand should make joint efforts to make sure thei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ll press ahead steadily, as another fifty years are unfolding for bilateral relations.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crets to the China-New Zealand relationship surpa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iece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s provided meaningful references to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Going forward, we look forward to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sectors and flourishing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Let's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a paradigm that embodies mutual respect, treating each other as equals,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harmony without conformity, and win-win cooperation.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新两国不断深化教育合作,扩展人文交流,对于中新两国和两国人民,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新教育人文交流是促进中新关系良好发展的黏合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人文交流超越国界,跨越隔阂,润物无声,能够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相互学习和理解、彼此包容和尊重两国文化差异,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凝聚共识,共建共通共赢的新文化。中新两国民心相通、相知、相亲,才能不断深化中新关系友好根基。

其次,中新教育人文交流是增强两国青年友谊的催化剂。教育人文交流作为高校学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机制优化、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文化互动方式,能够培育两国青年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奠定稳固的人文基础。中新持续友好的教育人文交流必将为两国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而他们将是未来中新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桥梁。

最后,中新教育人文交流是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强心剂。中新两国在教育、科技、经贸、旅游、医疗、智库、人工智能、气候治理等各个领域存在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广阔空间,而且已经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教育人文领域的友好发展,必将为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创造良好氛围,使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更加顺畅,关系将更加紧密。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新两国应共同努力,开启两国关系新的50年,推动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而加强教育人文交流,是中新关系“领跑”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最为重要的经验之一。中新两国的成功经验无疑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期待中新教育人文交流取得更大成就,推动中新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为国际社会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典范。


来源:中国日报(英) 中国青年报(中)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王栋、娄宇昂:美国Z世代如何看中国?2024年07月03日

    代际政治是理解美国政治的重要视角。相较于中老年人,美国年轻一代(即千禧一代、Z世代和Alpha一代)的政治观点与对华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娄宇昂撰文认为,年轻一代美国人对中国有着更积极的看法,对中国的实力有客观的认知并更愿意参与到中美交流之中,并且相对能够客观、全面、公正看待中美关系。随着这一代年轻人成为选民...

  • 王栋、马涛:深化中新教育人文交流,巩固中新关系友好典范|中英双语2024年06月17日

    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宣布建立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中国和新西兰不断凝聚共识、打造平台、务实合作,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继续深化中新人文交流、筑牢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良好基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博士后马涛撰文认为,中新两国不断深化教育合作,扩展人文交流,对于中新两国和两国人民,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 王栋:2024年中美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2024年06月07日

    中美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是否会在2024年结束?答案并不明显,尽管转折点有可能出现。近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多位学术委员在《中美聚焦》上撰文,指出不应过度关注中美削弱双边互信、无休止的贸易或政治争端,而应寻求务实的具体方案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虽然中美存在分歧,但仍应鼓励两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深入坦诚地讨论地缘竞争问题,以管控分歧,增进理解与互信;展望未来,为重振市场的创新和信心,美国和中国应...

  • 王栋:巴以冲突已逾半年,停火谈判前途未卜2024年04月15日

    新一轮巴以冲突自去年10月7日爆发,至今已逾半年。本轮冲突持续时间长,规模强度大,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以及十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然而双方停火谈判至今无明显进展,且谈判障碍重重充满变数,双方长期全面的停火协议恐难以达成。能否达成相对有限的、短期的停火协议,还需进一步观察。冲突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超过3.3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7.5万名...

  • 王栋:数字全球化发展趋势与中国担当2024年02月26日

    摘要数字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当前正在进一步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等领域,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相比于传统形态的全球化,数字全球化发展更迅速、更深入、更广泛、更直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数字全球化与再全球化相互激荡,二者互为动力、互相助力。数字全球化推动数字技术的竞争与升级,推动数字产业的普及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球数字能力的提升。数字全球化...

  • 王栋教授在国际知名政策刊物Global Asia发表文章,解读中美旧金山峰会2024年01月10日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最新一期国际知名政策期刊Global Asia(《环球亚洲》)(Vol. 18, No. 4, December 2023)发表题为《旧金山愿景:习拜会评估》(The San Francisco Vision: Assessing the Xi-Biden Summit)的专题文章。《环球亚洲》期刊以“习拜会取得哪些成果?”为主题,刊发了两篇专题文章,另外一篇文章为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欧威廉(...

  • 王栋教授在《学习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生生不息》2023年12月06日

    2023年12月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生生不息》的评论文章。文章以鼓岭的“千年柳杉”作喻,探讨了中美人民友谊在历史长河中的生生不息。202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在福建福州举行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信中提及1992年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王栋、马涛: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特点与启示2023年11月26日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总体目标。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百年变局下的国际国内挑战,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深刻思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强国的指示精神。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

  • 王栋:元首会晤绘中美新愿景2023年11月22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中评社图片)王栋指出,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就中美关系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的原则,达成了浇筑中美关系的五大支柱,擘画了新时代中美大国关系的新愿景。总体来看,这是一次积极的、全面的、富有建设性的会晤,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中美关系有了...

  • 王栋教授在《学习时报》发表评论文章:《“一带一路”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2023年10月25日

    2023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的评论文章。文章以“朋友圈”作喻,分析了“一带一路”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与互惠性。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英工商峰会上致辞时提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2023年是...

  • 王栋:为中美民间友好厚植根基2023年10月10日

    “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点击链接回顾详情)时强调,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此前,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向“鼓岭缘”中...

  • 孙冰岩、王栋:美国中期选举涉华议题背后的国内政治变化2023年09月20日

    在对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国内发展战略转型与政治变动相互影响的背景下,2022年的中期选举是美国选举历史上涉华议题最多、讨论范围最广、提及频率最高、对华立场最强硬的联邦选举。在涉华议题的门类方面,本次选举跳出冷战结束后传统的涉华贸易和人权议题,将经济安全、防务技术、能源政策、产业政策等国内政治倾向明显的议题大量置于竞选过程中;无论是参议员、州长还是众议员候选人都在提及涉华议题,无论是民主党、共和党还...

  • 王栋、孟维瞻:中国学者对区域秩序问题的讨论2023年09月10日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奇迹般崛起,极大地塑造了亚洲的区域秩序。在此期间,中国学术界围绕中国在区域秩序上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学者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预测与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政策选择,因此,了解中国学者如何看待和辩论区域秩序问题,对于把握亚洲地区秩序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梳理2012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主流学者围绕亚洲地区秩序展开的学术争论,这些争论包括以下9个问题:1.中国是否应与俄罗...

  • 王栋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战略论坛2023年06月02日

    5月27日至28日,第五届中国战略论坛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来自全国人大、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党政机关,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新华社等35家高校、智库的7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展开跨学科对话、交流、讨论,共同围绕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王栋作“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主题发言,并作为报告人向大会作第一分议题...

  • 王栋、王耀正:美俄对后苏联空间国家制度变化的行动与态度——制度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利益2022年12月21日

    [内容摘要]自苏联解体以来,美、俄等大国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干预程度各不相同。关于制度扩散的理论在解释美国的行动和态度时虽然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却难以单独解释俄罗斯的行为。因此,本文在讨论俄罗斯是否真正有意推动制度扩散的同时,引入地缘政治利益变量。制度扩散与地缘政治利益是一对关键变量。本文选取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在制度选择与地缘政治诉求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的国家进行分析,对两国相关案例和行为生成...

  • 王栋、高丹:深化教育国际交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12月03日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国际交流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巨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教育国际发展的动因、要素发生多元化的转变,教育国际发展受各国外交政策影响加剧,不平衡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而“再全球化”为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理念基础。未来,我国要...

  • 王栋、陈涵:美国的中国观:演变历程及其启示2022年12月02日

    [内容提要]从18世纪将中国看作值得被效仿的东方大国,到冷战时期视中国为两极阵营当中的敌人,再到冷战后对华战略竞争认知框架的建立,在长达二百多年的中美互动进程中,美国的中国观历经多次变迁,并塑造了不同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本文聚焦分析近代、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美国不同中国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政策影响,从美国中国观演变的历史进程中透视美国对华“他者化”的叙事逻辑,指出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旧接触共识”存在的认识论...

  • 王栋、李宗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2022年11月29日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对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美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领导意愿和能力不足,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因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等新兴国家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过程中,受到美国等西方大国护持治理主导权、全球...

  • 王栋、高丹:近年来西方学界对全球化的研究评述2022年09月01日

    本文原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2年第3期,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提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战。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以及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来看,西方学者普遍承认,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化带来了强烈且持久的冲击。西方国家的内顾政策致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疫情放...

  • 王栋 贾子方:新冠肺炎疫情与技术进步双重影响下的全球化趋势2022年05月14日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物资、人员和资本流动,严重冲击当前的全球化进程。这一冲击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社会运行以人员聚集状态下的生产为基本模式,形成的全球网络在疫情危机中易于遭受损失,并不安全。人类社会需要在更安全的状态下恢复全球化要素流动,并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技术进步是应对这一需求的直接方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使人类个体面对生物安全挑战时更加安全;技术进步使人类组织具备在隔离环境下...

  • 专家解读中美罗马会晤:美国谣传中国“军事援俄”意欲何为?2022年03月21日

    当地时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会前,美国“放料”谣传“中国军事援俄”,称要“施加制裁”。时值“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俄乌进行第四轮谈判之际,何以冒出不和谐声音?中美关系如何重回健康稳定正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

  • 王栋:中国应对中美竞争的策略 2022年01月23日

    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国际知名期刊《环球亚洲》(Global Asia)发表题为《不情愿的对手:中国应对中美竞争的策略》(“Reluctant Rival: Beijing’s Approach to US-China Competition”)的英文刊首文章(leading article)。文章针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所定义的中美“战略竞争”关系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作了详细阐述。文章指出,中国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并非情愿”,中...

  • 王栋:平衡中美战略竞争与合作2022年01月18日

    文章开头指出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标记,但战略竞争需要重新被定义为一个建设性的、有边界的、健康的,而不是不加限制的、零和的与恶性的过程。对美国而言,尽管拜登政府仍然谈论与中国的合作和接触,但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合作”与“接触”已经被边缘化、工具化和交易化。接触的内在价值需要被重建。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旧接触共识”(Old Engagement Consensus)中,美国将中国视为需要被“转变”、“整合”并“纳...

  • 王栋:新接触共识,全球秩序的中国愿景2021年04月15日

    2021年4月15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在外交事务领域全球最权威刊物之一Foreign Affairs (《外交事务》)发表题为“The Case for a New Engagement Consensus: A Chinese Vision of Global Order”(《新接触共识:全球秩序的中国愿景》)的文章。这是国内青年学者首次在Foreign Affairs发文。文章首先指...